一、2011年钢铁工业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下游需求减弱,供需矛盾凸显
2011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受欧债危机拖累增速放缓,我国钢材出口不振,国内市场压力不断加大。国家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应对国内高企的通胀压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建筑、船舶、机械、汽车、家电等钢铁下游行业增速也相应放缓,下游需求减弱,钢材消费增速下降。与此同时,钢铁企业为保住市场份额和生产边际效益因素,主动减产意愿不足,在国内外需求减弱的背景下,过快释放的产能使供需矛盾凸显。在钢铁需求减少后,减产是减少供应量,避免价格大幅下跌,保证行业正常运行,缓解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成本居高不下,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2011年,我国进口铁矿石进口平均到岸价163.8美元/吨,同比大幅增长27.1%;铁矿石价格的上涨推高了钢铁企业生产成本,钢铁企业销售成本上升幅度大于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为2.42%,同比下降0.58个百分点,远低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7%的平均水平。其中10月、11月份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47%和0.43%,创下2009年6月以来的新低。钢铁工业在成本大幅上升,产能过快释放的双重压力下,盈利能力不断下降。
(三)中小企业大幅增产,产业集中度提升缓慢
2011年,我国前10大钢铁企业粗钢产量之和占全国粗钢总量的比重为49.2%,较2010年略有上升,比2009年5.4个百分点的增速大幅回落。重点钢铁企业产量占全行业比重从去年的89.5%降至86.3%,下降了3.2个百分点。2011年,受保障房需求影响,建筑钢材盈利情况好于板材,为以生产建筑钢材为主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市场空间,中小钢铁企业产量大幅度增长,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造成全行业产业集中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二、2012年钢铁工业运行展望
展望2012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仍然很多,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再次陷入衰退的风险在加大,并将拖累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全球经济增长不容乐观,据联合国、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左右。从国内情况来看,预计全年GDP增速降至8.5%左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21%左右。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钢铁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减弱。
预计2012年钢材消费增速小幅下降,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6.9亿吨,粗钢产量7.3亿吨,同比增长7%左右。全年钢材出口维持在5000万吨,进口1500万吨左右。铁矿石进口量增至7.3亿吨,价格较上年有所下降。国内钢材价格维持弱势运行,年内高点难以超过2011年高点,钢价将呈现前低后高的特点。
四、保持钢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2012年钢铁工业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抓住机遇,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全面贯彻《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减量化用钢,推进节能降耗,加快兼并重组,强化资源保障,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发展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提高转变,努力实现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
(一)努力提高工业运行质量
钢铁企业要根据市场供需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控制生产节奏,规范定价和销售行为,自觉控制产量;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各种费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完善进口铁矿石代理制,维护正常的进口铁矿石秩序。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渡过难关,提高行业经济运行质量。
(二)促进钢铁工业兼并重组
促进钢铁工业兼并重组稳步开展,发挥兼并重组效应。出台促进钢铁工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方案,完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体系。钢铁工业要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以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和《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的企业为兼并重组主体,结合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和优化布局,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步伐。
(三)继续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继续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提供保障。完善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措施,淘汰落后要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因素。坚定不移地推进淘汰落后,按期完成年度淘汰落后任务,根据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情况,优先支持淘汰落后任务完成较好地区和企业的兼并重组方案和技术改造项目。
(四)积极推进减量化用钢
从上下游合作入手,加强钢铁工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共同推进产品升级。落实《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各项措施,开展重点省区的试点工作。修订并发布《钢筋混凝土用钢》等生产标准。加强钢铁工业与下游用钢产业合作,建立船舶用钢、家电用钢、电工用钢合作推进机制,重点推动油船货油舱用耐蚀钢、家电用冷轧板和无取向硅钢片等产业化推广应用,促进减量化用钢。
(五)提高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
完善各种措施,提高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研究支持已投资境外铁矿项目的政策措施,提高海外铁矿石资源掌控力度,加大对企业“走出去”开发资源和建设钢铁厂的支持力度;探索沿边地区利用周边国家铁矿资源适度发展钢铁工业的模式;跟踪国外铁矿石贸易发展态势,积极稳妥推进铁矿石定价新模式;支持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引导钢铁企业、矿石生产商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