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将缓慢复苏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在经历了2011年的重大挫折后,全球经济前景再次逐步转强,但下行风险依然严峻,欧元区危机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油价上涨的风险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增长率将从2011年的4%降至2012年的3.5%,并在2013年恢复至4.1%。报告同时指出,2012年,主要先进经济体可能微弱复苏,增幅约为1.5%左右,而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将保持相对强劲的增长,增幅可达5.75%。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虽然目前国内需求疲软,经济增速正在放缓,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所以预计2012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适度较快增长,而国民经济增速也有望在2季度筑底回稳。首先,从投资来看,随着铁路、公路、机场和轨道交通等基建项目审批步伐加快,以及保障房的投资拉动,预计未来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次,从消费来看,随着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居民的收入增长能力以及消费意愿仍旧较高,预计消费增速将保持稳定增长。第三,从出口来看,虽然目前我国出口仍面临较大的压力,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在向好的方面转化,因此预计出口也将保持适度增长。另外,由于市场通胀预期显著减弱,翘尾因素明显收窄,供需结构逐渐改善,物价上下游传导压力有所下降,预计物价指数仍将延续回落态势。
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
2012年1季度,受需求增长放缓、电煤保障较好等因素影响,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地区出现错峰限电。2012年2季度及全年,预计电力需求将随经济增速平稳回升而有所增加;但受气候、来水、电煤供应及新增装机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预计全国电力供需仍然总体偏紧,区域性、时段性、季节性缺电仍较突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12年2季度,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可能在1000-2000万千瓦;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可能在3000万千瓦左右、拉闸限电范围将有所扩大,若出现大范围持续极端高温天气、来水偏枯以及电煤供应紧张等不确定因素叠加情景,缺口可能扩大到4000万千瓦。具体来看:
电力供应方面,首先,随着发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电力生产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12年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8600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1.4亿千瓦左右。其次,目前重点电厂电煤库存相对充足,而近期市场动力煤价格又呈现弱势调整态势,因此火电供应能力的发挥将有所保障。另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3月末,全国重点水电厂可调水量为8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重点水电厂可调水量为71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7%;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域重点水电厂可调水量为126亿立方米,同比下降30%,但5月中旬南方地区迎来2012年以来的最强降雨,因此,可以判断2012年2季度水电发电量较去年同期或将明显好转。但是,发电装机容量增速放缓、火电机组脱销改造等因素也将会对电力供应产生一定影响。
电力需求方面,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预计与经济大势平稳回升相对应,后三季度电力消费需求也将稳步增加,但增速将比2011年有所回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12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为2.41万亿-2.45万亿,同比增长8%左右;预计全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09-5.1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左右。
特高压建设或将全面提速
特高压电网具有远距离、大规模的电力输送能力,对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提高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促进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提高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2011年1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中也将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电压输电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完全自主化作为2015年输配电技术领域的发展目标。2012年初,国家电网表示,将集中力量确保“四交三直”获得国家核准并开工,并力争“一交两直”获得相关部门核准。为推动特高压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2012年4月,国家电网特推出《特高压电网“十二五”规划》,并上报至国家能源局,拟推动特高压建设纳入国家级电网“十二五”专项规划。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促进下,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有望在2012年全面提速,且目前已有多条线路已进入申报、筹备及开工阶段。
我国西部电力将迎来大发展
2012年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对“十二五”时期西部大开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重点任务及重大工程。西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储备基地,《规划》将其能源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而进行了具体部署,除煤炭开发、石油天然气开发外,还主要涉及了火电、水电及新能源发电发展。具体来看,
在火电方面,《规划》指出鼓励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加快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在水电方面,《规划》指出,在保护生态和做好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制定和完善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有序推进西南地区和黄河上游重点流域大型水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水电站。在新能源发电方面,《规划》指出,积极推进甘肃河西等西北地区及内蒙古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加强并网外送配套工程建设,鼓励风电就地转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重点利用沙漠、戈壁及无耕种价值的空闲土地,集中建设若干座50-100兆瓦规模的大型光伏电站。通过在偏远地区建设小型光伏电站等方式,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划要求,稳步推进广西等地区大型核电站建设。做好铀矿资源勘探工作。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地热等其他新能源,加强青藏高原可燃冰勘探和开发利用研究。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电力新增装机容量已经开始逐步向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转移,中电联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西部地区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4.5%,远远高于中部及东部地区。另外,根据中电联发布的《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到201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63亿千瓦,“十二五”将增加发电装机容量4.97亿千瓦,预计西部地区火电装机投产将达16980万千瓦,而水电装机投产将达9200万千瓦,其二者比重已经达到全国新增发电容量的52.7%,超过总增量的半数。《规划》的出台无疑将为西部电力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