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剖析我国石油工业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8-25  浏览:


  中国石油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实行资源节约并举方针,实现持续有效、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要练好内功,也要借助外力,形成并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实行集约化经营。当前,石油产业要迅速顺应世界经济潮流,紧紧抓住良好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发展、深化“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世界文明成果,实施科学有效措施,补充完善发展自己,开发两个市场、实现两冀齐飞,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国际一流的跨国石油企业集团,为国民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一、 中国石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和问题:转变时不我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石油工业快速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石油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综合经济效益和科学技术水平 也大为提高。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石油工业还有一定差距。


  比如,同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我们不仅在硬指标(人均营业额、人均利润、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收益率、海外收益占总收益的比例)上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在产(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技术发展能力、员工整体素质等软指标方面存在的差距更为明显。2003年,埃克森石油公司利润为2巧亿美元,中油股份为84亿美元.埃克森公司人均利润740万美元,而中油集团则为7万美元。当前,石油工业运行中仍然存在着增长中日益突出的问题,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需要。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质量,高浪费、低效益的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未能彻底摆脱,阻碍和制约着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现在石油企业虽然重组划分,但是存续企业仍然人员大量富余,资产大量闲置,消耗较高,浪费严重,质量较低,效益较差。


  也有的核心企业因规模不够、技术滞后、管理不细,还存在产品结构单一、质量不精、.收率不高、能耗较高、效益不佳等问题。特别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 国内石油资源开始出现短缺,储量不够,供给不足,大量进口,国家的石油国际依存度逐步增大,现在已经上升到30%,预计2010年后将接近50%。


  石油进口依存度的不断增大,加大了石油供应的风险。同时,国际石油价格如出现较大波动,不仅会影响国内石油行业效益,还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严重制约作用。严峻的国家能饵形势,要求石油产业必须从根本上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前,国际石油市场分化和重组速度在加快,天然气“欧佩克”组织正在酝酿成立之中。总之,中国石油加快速度、加大力度“走出去”,时不我待。当前,比照国际石油先进水平和跨国大石油公司的现代标准,我国石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现状和存在问题是:


  1.技术进步对石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较低。


  主要表现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石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近年石油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50%,说明石油经济增长是投入推动型或投资推动型。另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应用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是影响技术进步贡献的最重要因素,是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的根本动力,所以,这一问题还突出地表现在:一是石油科技、教育及研究与开发的投人少、投人产出率较低,如某油田生产经营性投资为1,非生产经营性投资为2,平均比例为1:2,一些存续石油企业多年难以进行技术投资和科研投人,无法保持发展后劲。二是总体上石油员工素质与实际需要相比较低,石油和化工科学技术飞跃发展,日新月异,工艺、设备和操作自动化、程序化水平越来越高,要求员工文化和技术素质日益提高,而现在石油企业员工普遍年龄老化、知识老化、技术老化,活力不足,更新困难,不能适应需要,急需吐故纳新;三是石油科技成果转化时间长、转化率较低,近年石油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80%,而且产业化程度低,存在着规模小、浪费严重、效益低下等现象,有些企业急功近利,怕担风险,不愿投入,不肯试验;四是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水平相比较低,缺乏核心技术,因而竟争力较差,目前国内石油化工等一些技术比较国际领先或尖端技术有相当距离,技术发展创新投入和后劲不足。


  2.石油经济效益仍较低。


  主要表现在“四低两高”,即:一是石油社会净产值下降,吨油利润比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二是资本生产率低,近年虽然资金利税率改变了过去负值现象,油田产业上升到近10%,石化产业上升到30%,但是单位资本增值水平与国际水平无法比拟;三是边际资本产出比低,投资效益低,石油企业科技投人产出为1:5,投入产出比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四是劳动生产率低,人均利润、人均效益比国际相差数倍,五是物耗比重高,吨油单耗、吨油成本比国际水平高几个台阶;六是能耗比重高,资源消耗高,吨油耗能、耗资源为国际较落后水平。


  3.石油资源利用率及配置效率还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石油产业规模小而且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产出率低,附加值低,制约了企业竟争力。现在全国整装大油田、10(]0万吨炼油化工厂还较少,石油天然气采出率仅为30%左右,不足国际70%的一半,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与技术配置失衡、结构层次低,东北和西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是消费市场较差,而东部、中南部地区消费市场广阔,但是油田 及炼油化工资源不足,北油南调、西油东调成本增加,三是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严重,缺乏特长和特色,企业生产集中度低,石油企业有数的几个特大型油田产业集中度仅为30%一40%,比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80%相差一半。


  4.石油经济运行质量也较低。表现在石油经济增长长期以来受制于投资拉动的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差,难以承受国际、国内经济波动影响而反复波动,且频率高,周期短,波幅大,近几年来,油气市场价格不时波动,石油及炼化企业时有亏损,难以稳定。总之,我国石油经济增长的总体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投入驱动型,但经济增长的质量较前有明显提高,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已呈减弱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正在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速度型向效益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外延型向内涵型、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石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要抓住发展机遇,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对石油经济增长及增长方式研究和实践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找出适 合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特点的,有利于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和措施。


  二、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转变正当其时从目前我国石油经济发展的状况看,已经具备了实现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和条件。


  1.我国正处于石油工业化中期,已经建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石油工业体系,拥有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中国化工等一大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骨干企业,而且经济总量已有相当规模,主要石油产品量位居世界前列,为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中国石油产业国际化经营初具规模,与国际先进石油公司合作与交流日益加深,在东南亚、中亚、东欧、南美、东非等地区进行了有效的国家石油合作,石油资源及技术国际交流与共享已经形成,尤其是在南非、中亚等地区国家已经站稳了脚跟,拥有了市场,具有了较强的战斗力和竞争力,为石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营造了客观有利的环境基础。


  3.拥有一支数量可观,具有相当水平的科技队伍,2005年第5期战略管理近些年加大力度培养深造出一大批实用型的优秀石油和 石化专家,近几年的市场经济及跨国经营摔打锻炼出一大批国际型的优秀石油和石化人才。科技机构和科技人才具备了一定的石油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年年取得数以万计的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了一些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石油科学技术,并且引进、吸收和转化了许多国际石油先进技术,仅近几年每年取得省部级和国家级石油科技成果数百项,有些成果处于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些都为我国石油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科技基础。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石油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展,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有利于加强国际石油交流与合作的相关政策,完善了一系列保护和发展石油工业的政策法规,为转变石油经济增长方式创造了体制环境基础。当然,我国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面临一定困难,主要有以下制约因素:1.我国石油经济发展质量还处于较低水平,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自动化程度、设备材料对比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工艺和设备比较陈旧落后,配套整合的综合水平不够高,落后程度一般都相差几十年,资源转化率仅为百分之几,比美国的70%相差甚远,单位能耗指标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加之长期处于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技术和装备不够配套、水平较低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我国石油产业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习惯思维和定式做法、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影响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石油产业操作层整体素质不够高,高级技能和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缺乏,驾驭科研设计、技术创新、管理现代化、集成控制、操作自动化等能力和水平较低,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等问题影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石油经济发展和变革的思想观念滞后,对石油教育、科技和人才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拔尖人才缺乏,思想认识和资金投人等问题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此,我们要发挥优势,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大上措施,迅速实现石油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思路及途径:转变有路可循我国的石油工业经济,在经历了过去的石油短缺经济,到前些年的石油自给自足经济后,直到近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由于经济增长较快能源需求迅猛而再次出现石油短缺的经济时期,客观上将进一步融入世贸组织内、国际石油大市场及世界石油经济之中。


  因此,中国石油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已由粗放型到了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历史转折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审时度势,采取措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做法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十分重视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大力推进技术进步,积极有效地发挥政府的法制、干预作用,减少污染,避免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亚洲“四小龙”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切实奉行选择性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改革企业经营机制,强化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确保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石油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和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规律和方式完全可以适用和借鉴。


  我国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按照国家石油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石油战略要求,从维护石油经济稳定和安全出发,实施中国石油产业国际化,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配置国际国内石油资源,利用全球市场、资金、人才、自然资源,直接主动参与全球竞争。要加大石油科技、教育和人才投入,盘活石油人力资源,强化石油人才支撑,加大石油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和自主科研、自主创新力度,更新改造石油装置工艺和设备,完善石油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模式,建设资源及能源节约型、技术和质量效益型石油产业,实现从数量型到质量型、从速度型到效益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外延型到内涵型转变和发展,建成几个国际一流大型国家石油跨国企业集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小康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根据目前实际,我国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是:


  1.按照国际石油市场规则,不断健全完善国家石油市场机制,建立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基础。石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国 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因此,要加强对国家石油市场的宏观管理。国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石油市场体系,适度进行石油经济宏观调控,规范管理国内石油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国家石油市场稳定和国家能源安全;进一步改革石油价格体制,改进石油价格形成和调节机制,使价格尽量与国际价格接轨,市场决是和指导石油价格导向,创造资源合理流动的市场环境.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保持石油市场稳定、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开放石油市场,建立规范、有序、高效的石油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国家控股石油企业、合资合营与私营石油企业、外资及外国石油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运作行为;鼓励和支持石油企业向跨国公司及跨国经营发展,重视私营石油经济等非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规范外资石油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经营和管理,形成公平竞争、共同繁荣的环境,为石油产业及企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政策支持和宏观环境。


  2.按照石油市场国际化要求,健全石油产业经营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积极推进石油产业改革,把石油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前沿,按照国际石油市场规则加大兼并联合和企业合作力度,扩大实施石油产业建设跨国公司及国际化经营,积极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实施国有石油优势企业大公司、大集团、国际化战略;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国家控股石油企业资产重组中的历史债务负担和职工再就业两大难题,做精主业,带动辅业,发展副业,推进上中下游一体化;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天然气利用等产业、企业,促进石油产业协调、持续、有效发展;实行有效资产剥离,逐步实施股权分置,稳步实施产权多元化,为石油企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完善国家控股石油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法人治理结构,理顺现代管理体制,搞好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实施产权多元化和股权多元化,形成符合石油市场经济的产权组织基础;学习和创新石油经营理念和现代管理模式,推行扁平化管理,采取精细管理方式,形成精简、快捷、高效的运行机制,建设持续、有效发展的石油企业, 为推进石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组织基础。


  3.遵循石油市场运行规则,实施适度宏观调控,规范市场配置资源,发挥政府在转变石油经济增长方式中的积极作用。要按照石油市场经济原则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相关政府机构,建立能源统管组织,加强和改善石油宏观调控,完善石油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国家和控股公司的政府职能和监管作用,完善国有石油产业资产归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在力争比较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规范和完善石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机制,促进石油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采取及时有效配置、价格、调节等措施,拉平石油经济波动,保持石油价格长期稳定;推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约能源政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抓住市场机遇,扩大石油进口和出口,鼓励优势企业国际化经营,运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和发展国家石油经济,保护产业安全和国家能源安全,采取产业调整援助政策,推进石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石油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石油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有关石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修改、完善和废止工作;建立健全石油行业协会等 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推进石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条件。


  4.发展石油科技教育,利用国际石油先进技术,推进石油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抓住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国家和石油企业要加大石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实施“科技兴油”战略,推进石油教育、科技、产业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以石油市场及石油经济发展趋势为导向,加强石油教育和科研工作,加速石油科技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石油科技和教育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多渠道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投入,做好预测科研和评估论证,算好投入产出比及科技贡献率经济账,精选技术和项目,深人开展技术创新和改造,支持石油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建立以国有大型石油产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多方位引进、吸收、消化、应用国际石油领先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研制、开发、利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和更新中国石油产业,特别是深化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天然气利用等支柱产业的技术、工艺、装置及设备;多层次加大投入,强化石油劳 动者教育、培训和再教育、再培训,建设学习型石油企业,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石油科技及和产业员工,不断提高石油劳动者素质,实施“人才兴油”战略,培养和造就石油科技人才,为推进石油工业经济增长方.日2005年第5期战略管理式转变提供先进科学的技术装备物质基础和优质的人力资源与人才支撑。


  5.转变石油经济管理观念,逐步放开和扩大石油市场,提高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经营水平,为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条件。要转变石油产业经营管理理念,明确石油产业集约型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国际化、大集团、低成本、有效益战略,深化国际石油大市场观念,注意把握国内石油市场国际化发展趋势,在低成本,高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两个市场上的竞争效率;深化石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配置国际国内石油资源,利用全球市场、资金、人才、自然资源,直接主动参与全球竞争。要加大石油科技、教育和人才投入,盘活石油人力资源,强化石油人才支撑,加大石油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和自主科研、自主创新力度,更新改造石油装置工艺和设备,完善石油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模式,建设资源及能源节约型、技术和质量效益型石油产业,实现从数量型到质量型、从速度型到效益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外延型到内涵型转变和发展,建成几个国际一流大型国家石油跨国企业集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小康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根据目前实际,我国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是:


  1.按照国际石油市场规则,不断健全完善国家石油市场机制,建立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基础。石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国 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因此,要加强对国家石油市场的宏观管理。


  国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石油市场体系,适度进行石油经济宏观调控,规范管理国内石油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国家石油市场稳定和国家能源安全;进一步改革石油价格体制,改进石油价格形成和调节机制,使价格尽量与国际价格接轨,市场决是和指导石油价格导向,创造资源合理流动的市场环境.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保持石油市场稳定、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开放石油市场,建立规范、有序、高效的石油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国家控股石油企业、合资合营与私营石油企业、外资及外国石油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运作行为;鼓励和支持石油企业向跨国公司及跨国经营发展,重视私营石油经济等非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规范外资石油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经营和管理,形成公平竞争、共同繁荣的环境,为石油产业及企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政策支持和宏观环境。


  2.按照石油市场国际化要求,健全石油产业经营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积极推进石油产业改革,把石油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前沿,按照国际石油市场规则加大兼并联合和企业合作力度,扩大实施石油产业建设跨国公司及国际化经营,积极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实施国有石油优势企业大公司、大集团、国际化战略;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国家控股石油企业资产重组中的历史债务负担和职工再就业两大难题,做精主业,带动辅业,发展副业,推进上中下游一体化;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天然气利用等产业、企业,促进石油产业协调、持续、有效发展;实行有效资产剥离,逐步实施股权分置,稳步实施产权多元化,为石油企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完善国家控股石油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法人治理结构,理顺现代管理体制,搞好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实施产权多元化和股权多元化,形成符合石油市场经济的产权组织基础;学习和创新石油经营理念和现代管理模式,推行扁平化管理,采取精细管理方式,形成精简、快捷、高效的运行机制,建设持续、有效发展的石油企业, 为推进石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组织基础。


  3.遵循石油市场运行规则,实施适度宏观调控,规范市场配置资源,发挥政府在转变石油经济增长方式中的积极作用。要按照石油市场经济原则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相关政府机构,建立能源统管组织,加强和改善石油宏观调控,完善石油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国家和控股公司的政府职能和监管作用,完善国有石油产业资产归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在力争比较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规范和完善石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机制,促进石油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采取及时有效配置、价格、调节等措施,拉平石油经济波动,保持石油价格长期稳定;推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约能源政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抓住市场机遇,扩大石油进口和出口,鼓励优势企业国际化经营,运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和发展国家石油经济,保护产业安全和国家能源安全,采取产业调整援助政策,推进石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石油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石油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有关石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修改、完善和废止工作;建立健全石油行业协会等 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推进石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条件。


  4.发展石油科技教育,利用国际石油先进技术,推进石油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抓住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国家和石油企业要加大石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实施“科技兴油”战略,推进石油教育、科技、产业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以石油市场及石油经济发展趋势为导向,加强石油教育和科研工作,加速石油科技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石油科技和教育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多渠道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投入,做好预测科研和评估论证,算好投入产出比及科技贡献率经济账,精选技术和项目,深人开展技术创新和改造,支持石油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建立以国有大型石油产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多方位引进、吸收、消化、应用国际石油领先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研制、开发、利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和更新中国石油产业,特别是深化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天然气利用等支柱产业的技术、工艺、装置及设备;多层次加大投入,强化石油劳 动者教育、培训和再教育、再培训,建设学习型石油企业,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石油科技及和产业员工,不断提高石油劳动者素质,实施“人才兴油”战略,培养和造就石油科技人才,为推进石油工业经济增来日方长。2005年第5期战略管理式转变提供先进科学的技术装备物质基础和优质的人力资源与人才支撑。


  5.转变石油经济管理观念,逐步放开和扩大石油市场,提高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经营水平,为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条件。要转变石油产业经营管理理念,明确石油产业集约型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国际化、大集团、低成本、有效益战略,深化国际石油大市场观念,注意把握国内石油市场国际化发展趋势,在低成本,高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两个市场上的竞争效率。


相关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