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监管
1、交通部发布促进台海两岸海上直航发展政策措施
中国新闻网7月16日报道,中国交通运输部12日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发展政策措施的公告》,出台11项促进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的政策措施。主要政策措施为,积极推动两岸邮轮运输经济发展。现阶段,经交通运输部批准,两岸资本并在两岸登记的企业可试行包租外籍邮轮多航次从事两岸运输;外籍邮轮在国际航线上可直接挂靠两岸港口,但不得作为两岸间旅客运输。
交通运输部表示,进一步促进两岸海上直航政策措施的发布,将巩固和深化两岸“三通”成果,推进两岸邮轮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两岸集装箱、客滚运输和物流运营效率,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加快打造两岸双向直航升级版,为两岸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2、福建出台十条措施加快海西港口群发展
中国新闻网7月22日报道,福建省近日发布《进一步加快海西港口群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以促进港口加快发展,重点推进大型集装箱、大型散货港区码头泊位及其集疏运配套设施建设,著力打造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海西港口群。
点评:该10项措施包括巩固港口改革成果,完善港口规划布局,加快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以集装箱、大型散货为主的重点港区建设,完善港口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降低港口收费,扶持港口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拓展海向、陆向腹地,深化海峡两岸港航合作,强化省级统筹协调。
二、行业要闻
1、中国运价审查升级
《中国水运报》7月22日报道,中国将着手监测海外船东定下的运价,以杜绝任何“价格操纵”,此举是一系列监管措施的一部分,目标是“保护国内船东,以防他们由于激烈竞争而受到严重冲击”。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一家公司受同业质疑,认为其在市场动荡时期恶意打压或抬高运费,我们会对其发起调查,找出是否存在不公平竞争的情况。我相信航运公司在变动运价的时候,会更加谨慎行事。”其它措施可能包括中国的运力结构调整,设立基金帮助船东拆废老旧船,以及为国内运营商减税等。
2、航运业进入LNG贸易“美好时代”
新民网7月20日报道,近几年,LNG贸易正成为世界油气业的新焦点。作为天然气的一种,LNG解决了气态天然气不利于远洋运输的难题,越来越多的气体被液化运送到世界各地。这引发了LNG航运业的迅速扩张。一些对市场趋势敏感度较高的船商已经意识到投身LNG航运的巨大商机,这其中尤以航运业称霸全球的希腊为甚。
点评:LNG船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商业化运营,以希腊为代表的航运大国相信,LNG将为全球航运发展史划上重要一笔,该国大批船商几乎都在押宝LNG船和环保型船。目前,中国的LNG造船和航运虽处于初步阶段,但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其造船企业和航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与日俱增。
3、低硫燃料对航运业产生影响
环球物流网7月22日报道,新的船用燃料油规则将在18个月内生效,而航运业仍在考虑该如何评估这些改变将带来的财务影响。到目前为止,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从2015年1月1日开始,硫化物排放控制区内船舶,船用燃料含硫量上限将从目前的1%大幅缩减至0.1%,而在非控制区内,船用燃料含硫量上限仍为3.5%。而从2020年起,非控制区内船用燃料含硫量上限将下降至0.5%。
4、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规范收费为企业减负
《中国交通报》7月22日报道,为解决船舶交易服务机构收费标准不统一、过高等问题,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决定,改革交易收费模式,船舶交易服务费与船舶交易价格脱钩,改为按次定额收取服务费,并限定额度。
目前,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拟推出四项措施:规范并减少涉水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启动“阳光引航”活动;提出调整完善港口价格机制方案,规范企业经营性收费行为;降低船舶交易收费,对航运集团所属全资子公司之间船舶资产划拨涉及船舶所有权变更,以及企业兼并重组的船舶,免费或免予进场交易。
5、交通部近期或出海运支持政策
《经济参考报》7月23日报道,近期,发改委和交通部分别在上海、广州、天津召开华中、华南、华北片区海运发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当前海运业严峻形势,为制定下一步海运业政策走向“摸底”。一位参与此次调研的专家表示,考虑到2012年形成的国家振兴航运计划很可能要“流产”,并且国家发改委在救助海运业方面犹豫不决,交通运输部近期可能会出台淘汰老旧船舶的临时性过渡政策,以缓解运力过剩问题。
点评:海运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很多企业在银行有着巨额贷款。如果海运业持续衰退,必将危及海运公司生存,最终波及金融系统,引起恶性循环。
6、研究大港口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口岸便利化
《中国水运报》7月22日报道,7月18日,以“港口口岸通行便利化”为主题的沿海港口企业联系机制第四次会议在大连市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在会上指出,要切实研究大港口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口岸便利化,打造中国港口转型升级版。
点评:近年来,我国港口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在新的发展阶段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实现量的跨越到质的飞跃、由港口装卸到物流服务转变、由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转变、由粗放管理向集约发展转变等等。打造中国港口的转型升级版,成为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联手、共同研究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创新来真正推进港口的转型升级。
7、2012年全球货代量的增长全部来自海运
《劳氏日报》7月22日报道,根据咨询机构TransportIntelligence的最新报告,2012年全球货代市场的增长全部来自海运的强劲表现,而空运则持续下滑。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货代市场增长了3.1%,达1258亿美元;其中,海运货代市场增长了11.5%,达632亿美元;而由于运营和燃油成本提高促使货主选择其它运输方式,空运货代市场萎缩了4.2%,为626亿美元。
8、航运企业因经营亏损引发纠纷突出
《第一财经日报》7月24日报道,7月23日上午,上海海事法院召开海事审判情况通报会,并发布海事审判“白皮书”——《2012海事审判情况通报》。纠纷案件中,因航运企业经营亏损或资金周转困难引发的船舶抵押融资、租船合同欠付租金、造(修)船违约等矛盾尤为突出,并呈现出“四增”特点。上海海事法院院长应新龙在通报会上表示,受复杂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近两年我国处于航运纠纷高峰期。
9、交通运输部:研究大港口发展战略
《现代物流报》7月25日报道,7月18日,以“港口口岸通行便利化”为主题的沿海港口企业联系机制第四次会议在辽宁大连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在会上强调,港口行业要切实研究大港口发展战略,推进港口口岸通行便利化,打造中国港口转型升级版。
10、LLI:闲置集装箱船运力减少至总运力的1.9%
中华航运网7月25日报道,随着承运人为旺季做准备,全球闲置集装箱船运力自6月底以来出现减少,Lloyd’sListIntelligence(LLI)的数据显示,全球闲置集装箱船运力从6月26日的占总运力的2.4%、39.2866万TEU减少至7月17日的1.9%、31.8576万TEU。
11、2013年2季度长江航运景气状况有所回升
长江航务管理局7月25日报道,2013年二季度,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随着航道条件等因素的好转,长江航运市场需求有所上升,长江港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略有改善,港航企业信心也有所回升,但长江航运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仍处于不景气区。本期,长江航运景气指数为95.47,处于不景气区,比上期上升10.18点;长江航运信心指数为93.92,处于不景气区,比上期上升10.59点。
12、全球集装箱货量失速
航运界7月25日报道,德国研究机构ISL和RWI表示,6月全球集装箱货量下降,确认了此前关于夏季货物旺季的疑惑。由航运经济与物流研究所ISL及RWI共同编辑的每月新集装箱操作指数显示,6月该指数由116.3降至115.3。该调查建立在全球73个码头的数据,代表3/5的全球集装箱操作量。
13、史上最强航运联盟寻求过关或因触及30%红线被叫停
中国水运网7月26日报道,7月19日,马士基航运中国华东区总裁吴岱玮坦承,目前P3网络联盟正在欧盟、美国和中国三地进行运营申请,由其集团哥本哈根总部的一个小组负责,吴岱玮指出中国政府的批准尤其关键,因为绝大部分的货物将由中国运出。
点评:P3网络联盟是由目前全球排名前三的马士基航运、达飞和地中海航运三家公司组成的联盟,因其规模运力之巨,被称为史上最强联盟。不过,也正因三家公司亚欧线的总运力规模超过了45%,或会触及垄断红线而可能被欧盟和中国政府叫停。
14、今年集装箱船拆解量将创历史新高
《劳氏日报》7月26日报道,船舶经纪BraemarSeascope估计,今年集装箱船新船订单量将达到2年前的水平,而拆解量将达历史新高。该船舶经纪在最新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上半年,全球有23.6万TEU的集装箱船运力被出售拆解,同比增长50%。Braemar表示:“从历史上看,自金融危机以来,2009年集装箱船拆解量最高,约为38万TEU,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40万TEU运力被拆解。按百分比看,今年拆解的运力将相当于2013年年初时总运力的2.7%。”
15、两岸海运市场成全球亮点
中国海事服务网7月26日报道,7月25日,从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3年上半年,台湾海峡两岸海运完成货运量3006万吨,同比上升0.7%,上半年,两岸集装箱、散杂货运价总体平稳,液体化学品运价稳步回升,两岸运输经营业务继续保持微利。在全球海运形势持续低迷的情形下,两岸海运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成为全球海运市场的亮点。
16、干散货运输企业营业状况堪忧
《现代物流报》7月26日报道,2012年,中国干散货运输市场行情惨淡,运价一再回落,相关航运企业普遍陷入财政危机当中。危机的源头在于航运企业对干散货运输市场的长期趋势判断出现失误。目前,部分航运企业的干散货业务是以减少亏损为主要营业目的。几乎所有企业在干散货航运货物完成量、货运周转量以及营业收入等方面的数据都出现大幅度下滑。这几项指标的滑坡成为影响企业业绩的主要原因。
17、集运市场迎旺季多家企业谋8月涨价
《每日经济新闻》7月30日报道,2013年以来,集运市场运价低迷的形势,在7月份实现扭转。多家集运公司7月29日向记者透露,在传统旺季的带动下,7月初的运价提升基本得以保持,对于8月1日新一轮的运价提升他们有信心。
点评:传统旺季带来货量增多,但整个行业的信心目前并未恢复,关键在于船公司能否控制运力,维持现在较高的装载率,以确保第三季度的运价水平保持在合理的位置。
三、区域要闻
1、广西
(1)2013年上半年钦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2万标箱
广西交通运输厅7月19日报道,2013年上半年,钦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2万标箱,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43.7%,增长20.2%。其中外贸集装箱完成1.3万标箱,增长48.2%;内贸集装箱完成24.9万标箱,增长18.6%。在原开通运营4条外贸航线、10条内贸航线的基础上,钦州港新开通至新加坡、泰国曼谷、台湾高雄港3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内外贸直航航线达17条,北部湾三港“穿梭巴士”内贸航线集聚钦州港,成为北部湾港最大的内贸集装箱中转港。
(2)柳州市上半年累计完成水运工程建设投资1.69亿元
广西交通运输厅7月23日报道,2013年上半年,柳州市累计完成水运工程建设投资1.6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8.85%。柳州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16.83万吨,同比增长10.8%。其中非金属矿石和进港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非金属矿石完成港口吞吐量29.24万吨,同比增长501.46%;进港货物5.57万吨,同比增长1695.74%。传统货物钢铁和矿建材料吞吐量均下滑,分别完成56.96万吨和22.89万吨,为2012年同期的76.92%和97.81%。
(3)南宁市上半年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完成投资9.72亿元
广西交通运输厅7月25日报道,2013年上半年,南宁市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完成投资9.72亿元,占年度计划47.16%,同比增长98.2%。一是已开工项目进展顺利,项目投资稳步增长。其中南宁港一期完成投资1.97亿元,同比增长128%;老口枢纽完成投资3.68亿元,同比增长126.7%。二是配套项目投资全面实施,投资明显增多,同比增长134.6%。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黄金水道项目投资计划。2013年安排15亿资金用于老口枢纽项目建设,投资力度明显加大。
2、江苏:镇江港2013年上半年货物吞吐量突破7000万吨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7月18日报道,2013年以来,镇江港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广泛开拓市场,努力消除经济不景气对港口运输的影响,保持了港口吞吐量稳定增长态势。据镇江市港口局统计,2013年1-6月,镇江港长江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7001.2万吨,同比增长9.2%,港口生产创下历史新高。
3、香港:码头业务遭前后夹击
商务部网站7月22日报道,香港码头业务前有上海港和新加坡,后有深圳港和广州港,可谓前狼后虎。目前,有数据显示,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2013年有望超过香港,并且香港还面临广州港和珠海港的追击。因此,未来香港的港口业务将面临进一步的冲击。
4、福建
(1)2013年上半年厦门港吞吐量增幅好于预期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7月23日报道,2013年上半年,福建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122.96万吨,同比增长14.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4507.74万吨,同比增长8.8%,内贸货物吞吐量4615.22万吨,同比增长20.1%。完成集装箱373.59万标箱,同比增长16.4%,其中外贸箱277.35万标箱,同比增长9.3%,内贸箱96.24万标箱,同比增长43.0%。两项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沿海平均水平。
(2)福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大幅增长
《中国水运报》7月22日报道,近日,记者从福建省福州港口管理局获悉,上半年,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989万吨、比增14.8%,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3.6万标箱、比增9.9%。其中,集装箱海铁联运、平潭至台中集装箱运量均实现较快增长。
(3)福建将组建两大港口集团
中港网7月29日报道,福建省港口龙头企业将通过联营、入股、兼并等方式对港口码头资产进行重组,主要的控股方为省交通集团和厦门港务,由他们牵头组建福建省两大港口集团,统筹建设经营全省公共码头。
5、浙江
(1)全球最大集装箱船靠泊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域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7月23日报道,7月20日8时53分,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马士基迈克凯尼穆勒”轮成功靠泊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域。该轮是全球首艘投入使用且载箱量为1.8万标准箱的集装箱船,往返运营在繁忙的亚欧航线上。
点评:未来船舶大型化乃是航运发展大势。预计在未来三至四年里,亚欧航线上的航运公司将会相继投放多艘能装载1.3万、1.4万标准箱左右的大船。届时如果港口如果不能靠泊这种巨轮,则必然将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而1.8万标准箱的载箱量,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还会稳居世界集装箱船第一名的位置。
(2)2013年上半年湖州市港航经济运行总体良好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7月23日报道,2013年上半年,湖州市港航经济运行总体良好,营运船舶单船平均吨位和港口生产指标小幅提升,内河集装箱运输量大幅增长,港口与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港航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特征进一步凸显。
(3)浙江上半年完成水运建设投资近70亿
《中国水运报》7月22日报道,7月15日,记者从浙江省港航管理局了解到,2013年上半年,浙江省水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8.82亿元,完成年度建设计划的66.4%。其中内河完成投资10.26亿元,沿海港口和陆岛码头项目完成投资58.56亿元,宁波港域完成投资额19.95亿元,舟山港域完成16.95亿元,台州港完成4.87亿元、温州港完成9.3亿元、嘉兴港完成7.49亿元。
6、重庆
(1)2013年上半年水运生产总体保持增长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7月22日报道,据重庆市航交所消息,2013年上半年,重庆水运行业紧紧抓住发展战略机遇,用好用足各类优惠政策,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水运生产总体保持增长态势。1-6月,全市完成水路货运量6310.9万吨,同比增长11.9%;货运周转量825.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3.6%;港口货物吞吐量6526.6万吨,同比增长9.9%。
(2)2013年上半年重庆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9.9%
《中国水运报》7月29日报道,随着重庆市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的硬件水平的显着提高,港口、航道及船舶的现代化水平都有大幅提升。2013年1-6月,全市完成水路货运量6310.9万吨,同比增长11.9%;货运周转量825.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3.6%;港口货物吞吐量6526.6万吨,同比增长9.9%。
7、海南:三沙首个大型民用码头投用
《中国水运报》7月22日报道,7月18日,经过三年的建设,总投资3.395亿元的我国南海第一个大型民用综合码头工程——三沙市永兴综合码头一期工程交付使用,陆域配套工程同时开工建设。该工程建设对打破三沙市交通瓶颈、促进三沙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8、天津:赴台邮轮旅游新航线首航
《中国水运报》7月24日报道,7月23日,由天津旅游集团独家包船包航的亚洲最大邮轮——皇家加勒比“海洋航行者号”邮轮,载有天津市和外埠3000余名游客从天津东疆邮轮母港启航前往台湾,这是2013年天津邮轮母港唯一的台湾邮轮航次。
点评:以往大陆游客乘邮轮赴台多从上海、厦门、香港等地港口出发,天津邮轮航线大多数是前往韩国等地。为了增加邮轮旅游市场的新鲜度,天津旅游集团携手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开通天津至台湾航线,8晚9天的行程将停靠花莲、基隆、台中等港口。这是大陆北方港口首航至台湾的邮轮航线。
9、广东
(1)佛山水路货运重心有望向西江转移
《中国水运报》7月24日报道,佛山市禅城区最大的外贸口岸佛山新港将搬至高明,预计2017年完成搬迁,这从佛山新港及多个政府文件中得以证实。
点评:2012年佛山新港货物吞吐量约占佛山港口货物吞吐量的7%,同期高明港口吞吐量占全市的16%,照此估算,搬迁完成时高明港口吞吐量占全市比重或增至23%。分析人士认为,佛山水路货运近年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而高明拥有“西江黄金水道”且水路货运近年增长强劲,至2017年高明港口吞吐量占全市比重或超过23%,佛山水路货运重心向西江航道转移趋势将更加凸显。
(2)2013年上半年珠江港口吞吐量同比增两成
《中国交通报》7月29日报道,日前,笔者从珠江航务管理局年中工作会上获悉,2013年上半年珠江客货运输继续保持增长,完成货运量28676万吨、货物周转量606亿吨公里、客运量69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8939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6.7%、19.8%、10.6%、7.0%。珠江水系内河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继续呈现较快增长势头,2013年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9814万吨,同比增长20.7%。
(3)深圳港口吞吐量上半年首超香港
联合早报网7月22日报道,深圳港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52%,达1106万400个标箱。今年除3月份外,其他几个月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均超过香港。业界指出,香港曾坐上世界航运业盟主宝座多年,但近年已先后被上海、新加坡超越,今年将被深圳赶超,沦为“老四”。
10、云南:水运物流不畅成企业忧患
《昆明日报》7月25日报道,尽管云南的水运通道区位优势从地理位置上并不逊色于陆路通道,但记者在走访中本地的物流企业发现,由于目前云南水运通道基础设施并不健全,水运物流优势并不明显,云南物流企业在对外业务过程中几乎不走水运通道。业内人士认为,在现有的国际通道基础上,云南应该升级本地港航软硬件设施,完善辐射港口的路网建设,开展水陆联运,降低物流企业运输成本,才能进一步发挥云南水运物流大通道的优势。
11、安徽:安庆港集装箱箱量呈井喷式发展
《中国水运报》7月24日报道,2013年上半年,安庆港吞吐量完成1384万吨,外贸量完成10.07万吨,集装箱完成16534标准箱,尤其是集装箱箱量呈现“井喷式”发展势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4.4%。连续三个月刷新历史单月记录,据安庆港远航公司介绍,安庆港集装箱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优惠政策的引导、通关条件的改善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12、山东:日照港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超半
《现代物流报》7月30日报道,截至2013年6月30日,日照港上半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6万吨,同比增长10.5%,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为全年港口吞吐量突破3亿吨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评:2013年以来,日照港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建设及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深化实施的重大机遇,按照“调整结构创新管理勇跨三亿铸造强港”的总体要求,在坚持深化强化调度指挥,统筹货源开发、生产组织、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加快港口转型升级。
四、企业要闻
1、厦门港务集团:投资近2亿元开拓陆地港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7月17日报道,日前,福建省厦门港务发展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公告,为将公司港口物流服务业向厦门港外市场延伸,其两下属子公司将分别投资1.34亿元和6090万元在福建省三明市和江西省吉安市拓建陆地港物流项目。
点评:三明港务发展有限公司投建三明陆地港一期、二期工程项目,工程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现代化综合物流服务基地,可进行集装箱堆存、仓储、海关检验监管、国际配送增值加工等业务,可提供高品质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服务。吉安市的陆地港项目由吉安陆港物流投建,一期工程主要建设保税仓库、查验平台、监管仓库、集装箱堆场等。
2、东方海外: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
航运界7月22日报道,东方海外日前公布二季度业绩快报。截至今年上半年,东方海外第二季度总货运量较去年同期下跌2.6%,总收入减少9.8%,报14.073亿美元。运载力增加0.8%,整体运载率较2012年同期下跌2.6%,每标箱整体平均收入较去年第二季下跌7.3%。上半年,东方海外总货运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5%,总收入下跌3.7%。运载力增加1.8%,整体运载率较2012年同期下跌2.4%,而每标准箱整体平均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2.2%。
3、大连港集团:集装箱四大板块合力打造市场竞争力
辽宁省交通厅7月25日报道,据大连港集团新闻中心报导,经由近一年的改革,大连港集装箱公司将原有的37家法人企业重新整合为4大板块,即码头板块、物流板块、支线板块、信息板块。通过整合更加握紧了“拳头”,形成了市场竞争的新协力,为大连港集装箱事业蓬勃发展凝结了动力。跟着集团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明确,建设多功能、全方位、现代化国际强港的步伐不断加快。
4、中远航运:基本面确认触底反转言之尚早
《中国水运报》7月26日报道,中远航运披露2013年上半年业绩快报: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上涨0.69%至36.30亿,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0.78亿。2013年6月,中远航运船队总计完成运量112.69万吨,同环比分别上涨8.53%和下跌5.00%,完成周转量68.84亿吨海里,同环比分别上涨11.02%和下跌11.15%。
点评:无论是从公司业绩、市场运价指数(上半年BDI均值842点)以及已经见顶的运力增速来看,都说明目前干散货行业已经触底,或者说无法更差,但鉴于全球经济增速没有明显的加速回暖态势,并且过剩运力的消耗也需要时日,行业的反转不会立刻到来。
5、北部湾港务集团:2013年上半年水运项目完成投资16.84亿元
广西交通运输厅7月26日报道,2013年上半年,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水运项目完成投资16.84亿元。完成吞吐量5107.40万吨,同比增长4.73%;集装箱完成44.92万TEU,同比增长13.49%。实现营运收入200.35亿元,同比增长53.91%。
五、海外要闻
1、美国:长滩港2013年6月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8%
中华航运网7月22日报道,美国长滩港6月集装箱吞吐量为56.5476万TEU,同比增长1.8%。其中,重箱出口量为13.38万TEU,同比增长0.1%;重箱进口量为29.0448万TEU,同比增长3.5%;空箱吞吐量同比基本持平,为14.1228万TEU。
2013年1至6月,长滩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4.2%,其中,重箱进口量增长16.2%,重箱出口量增长10.1%,空箱吞吐量增长14.8%。长滩港在声明中表示,吞吐量增长的部分原因是更大的船舶更加频繁地挂靠该港。
2、韩国
(1)世腾泛洋海运将退出班轮运营
航运界7月22日报道,迫于债务压力,世腾泛洋海运(STXPanOcean)日前表示,公司考虑退出班轮运营,旗下的自有集装箱船将全部出售,租赁的运力也将全部退租。分析师认为,由于集装箱业务并非世腾泛洋的核心业务,可以放弃,公司出售船舶后,可以获得部分现金流。今年以来世腾泛洋海运已出售了3艘集装箱船。目前该公司还有6艘自有集装箱船和6艘租赁船。
(2)韩国海运公司拟8月试运行北极航线
据韩国纽西斯通讯社7月25日报道,韩国海洋水产部25日表示,韩国籍海运公司将于8月底在北极航线进行试运行。从釜山港经由北极航线到鹿特丹可比现有航线缩短7000公里。若北极航线实现商用,目前地处东南亚航线的香港和新加坡很有可能出现衰退。
3、丹麦
(1)马士基公司警告集装箱船运业将进入低增长时代
英国《金融时报》7月22日报道,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运企业(就运力而言)马士基航运公司(Maersk)的首席执行官SoerenSkou警告称,困境中的集装箱船运业必须准备迎接需求增速比过去20年减半的时代。
点评:这种悲观预测并不仅仅由于持续疲软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一方面,美国和欧洲在亚洲的“离岸外包”生产已差不多结束,虽然也有某些逆转的事例。另一方面,集装箱化也接近尾声。最近几年,集装箱船运业饱受产能过剩和运价剧烈波动的困扰。
(2)马士基开通非印腰果快线
中华航运网7月25日报道,马士基航运(印度)近日宣布新开一条西非至印度的腰果直达快线。据公司介绍,生腰果极易受潮,因此海运时间不允许太长。该腰果航线正是为腰果进口和贸易需求量身定制的,该线海运时间更短,集装箱采用的都是高品质的食物箱。
(3)马士基预期未来货量增长较高峰期低一半
国际船舶网7月25日报道,马士基航运首席执行官日前表示,随着全球产业分工重新洗牌,集装箱航运业过去20年动辄年增长10%的情况已经不可能再持续,美国与欧洲的海外制造模式已开始改变,全球产业分工的重新洗牌,将是导致海运业货运需求成长不如以往的主要原因。
4、荷兰:鹿特丹港货运吞吐量四年来首次下跌
据荷兰《共同日报》7月19日报道,2013年上半年鹿特丹港货运吞吐量为2.197亿吨,同比下降1%,为2009年以来首次下跌。占货运量四分之一的原油吞吐量下降9%,是总货运量下跌的主要因素。此外,煤炭因其价格较天然气低廉而重获发电站青睐,吞吐量增加13%,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原油吞吐量的下跌。鹿特丹港务局预计下半年货运吞吐量将同比保持稳定,并把全年增长预期从2%下调至零增长。
5、刚果(布):黑角自治港货物吞吐量增长11.07%
商务部网站7月22日报道,刚黑角自治港2012年货物吞吐量实现了11.07%的增长。数据统计表明,该港2012年货物吞吐量为765.2万吨,较之2011年的688.9万吨数据增长了11.07%。2012年集装箱吞吐量较之2011年同比实现了14.96%的增长,共计509037个20尺标准箱,而2011年为442802个。
点评:黑角自治港仍处于现代化整治和扩建过程中。法国Bolloré集团竞标成功,获得了该港集装箱码头的27年经营权。自2009年至今的四年来,已先后投入1亿8千万欧元,预计总投入将达3亿7千万欧元。黑角自治港是几内亚湾海域最大的深水港之一。
6、法国:敦刻尔克港加强与上海港的合作
《中国水运报》7月24日报道,作为欧洲重要的散货港口之一,法国敦刻尔克港近日来沪开展合作交流。据了解,敦刻尔克港在与上海港有效合作的同时,将致力于为中国投资者创造最佳的条件并提供解决办法,真正将敦刻尔克港打造成为中国通向欧洲的主要物流“门户”之一。
7、德国:欧洲最大内陆港被转让
中港网7月25日报道,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联邦NRW公司日前从德国政府获得在杜伊斯堡码头的主要股份,在德国政府准备私有化码头和向金融投资者卖出股份的过程中占得了先机。一旦相关监管机构对有待批准的交易的监管获得通过,NRW将获得杜伊斯堡码头2/3控股权。
8、俄罗斯:北冰洋航线运量将创新高
航运界7月25日报道,俄罗斯北冰洋航线管理局近期向204艘船只发放了2013年北海航行许可,和2012年的46艘相比增加了3倍多,而在2011年时则仅有4艘。专家们认为,预计北冰洋航线的运输量在未来数十年内将出现大幅上升,但对于那些经过苏伊士运河的南方航线船只来说,可能要花几年的时间才能让北冰洋航线变成他们有利可图的选择。
点评:目前北冰洋航线不仅引发了中国、新加坡和韩国等亚洲国家浓厚的兴趣,而且也引发了一些欧洲国家的兴趣。国际海事组织2013年6月份曾表示,该组织将于2015年指定一份北冰洋航行的强制规范,且将在2015年时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