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我国医药对外贸易预测和展望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7-21  浏览:


  (一)产品升级带动医药贸易发展将成为我国医药外贸增长的主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医药企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经过危机的洗礼,我国医药企业整体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活力有所增强,结构调整加快,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从目前情况看,诊疗设备已具备稳固的基础,在国际分工中已具备产业链长和规模经济的基础,企业综合优势逐步提高,形成了出口产品涵盖面广,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同步发展的有利局面,抗外需波动和分散风险的能力较强,有利于形成持续稳定的增长局面。


  (二)原料药等中低端产品市场竞争力将得以保持


  我国作为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全球最大的供应商,已经树立了其牢固的国际地位,从生产方面来看,我国可生产1500多种化学原料药,产能达200多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1/5以上,是我国医药工业的支柱。出口方面,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50%以上是原料药产品,而近年来,我国原料药出口的竞争主要来自于印度,由于印度制药工业继续向下游转移,国际竞争形势日趋缓和。今年国际原料药市场在欧盟、美国市场增幅低于5%,而我国对欧盟、美国出口增幅达到 23.35%、23.78%,其主要原因是市场份额得以继续扩大,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进一步保持。


  (三)国际市场风险与机遇共存


  2011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仍是主旋律,欧美医药市场增长有限,新兴医药市场继续大幅增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国际医药市场需求的持续性增长并不乐观,我国医药出口风险加大。而与此同时,医药市场的刚性需求保证了市场的相对稳定,为我国医药出口企业创造了两个难得的机遇,一是对欧美日市场仍有潜力可挖,中高端医药产品出口初见成效,低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二是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深化,新兴医药市场开拓方兴未艾,我国医药产品优势将进一步体现,有利于我国医药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四)国内医药市场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将是我国新医改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十二五”规划实施将给医药经济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平稳增长依然是医药市场发展的主旋律,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完善,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的加强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为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市场契机,医药经济将保持较高发展速度,但竞争将更加激烈,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市场药品价格总体走低,农村医药市场将有较大发展。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1年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将有所回落。


  首先,原料药出口将由快速恢复性增长转向稳定增长,增长的动力来自与欧美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和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增幅将有所下降。


  其次,医用敷料、保健康复用品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东盟、印度相继进入,我国产品价格优势减弱,同时,发达国家市场日趋饱和,预计增幅继续回落。


  第三,西成药、诊疗设备、生物制药等高附加值产品将在国家政策扶持的基础下加快发展步伐,而此类企业在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研发能力、质量标准、国际认证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领先增长,有望成为医药出口快速增长的核心动力,预计明年将继续保持30%左右的增速。


  医药进口在扩进口政策延续和国内医药市场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