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华经纵横:人工熊胆:假的真不了?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03-09  浏览:


 

  最近,沸沸扬扬“黑熊保卫战”搅动着我国医药行业,将此次事件的主角-归真堂推上了风口浪尖,最终也使得归真堂的上市石沉大海。一方面是要保护动物另,另一方面是熊胆市场需求高涨。既然人工麝香、人工牛黄、人工虎骨、人工犀牛角都已经成功实现替代,那么能否用人工熊胆来解决动物保护和发展中医药的矛盾哪?事实上,人工熊胆“以假代真”并不顺利。


  研制29年迟迟未获批


  1983年,卫生部批准沈阳药科大学、辽宁省医药工业研究院承担人工熊胆研究项目。之后,在对天然熊胆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人工熊胆研究项目组最终拿出了认为已与天然熊胆近似的研究成果。从此,人工熊胆便走上了行政审批漫漫长路。研制29年来,人工熊胆能不能1?1取代天然熊胆疗效的争议,一直是横亘在其获得行政部门肯定道路上的主要问题。


  一种成分代替不了全部


  熊胆具有清热、平肝、名目等功效,作为中药材中的翘楚,具有巨大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熊胆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熊去氧胆酸。只针对该种成分,完全可以通过工业合成。同时,有观点认为,通过人工合成获得的比天然熊胆纯度更高,疗效更明显。但这显然有违中药的精神,有专家指出熊去氧胆酸只是天然熊胆所含的40多种主要成分中的一种,因此,相似并不代表就能够代替。


  探索熊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153余种中药材中含有熊胆成分,熊胆对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影响可见一斑。但随着人们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区别的对待人工熊胆,在允许的范畴内使用人工熊胆取代天然熊胆,化解活熊取胆产业的道德压力,或许不失为熊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华经纵横长期从事医药行业的研究,调查发现,目前国外企业的熊去氧胆酸胶囊在中国的年销售额已超过2亿美元,并且这一市场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这对我国熊胆产业探索可持续发展是个很好的启迪和鞭策。这也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的倾斜支持,尽快通过制度设计,推动人工合成熊胆技术的进步,并加强相关产品和技术的专利布局。


  声明:华经观察属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授权于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使用;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意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欢迎社会各界权威人士投递资讯共同交流分享)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编辑:La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