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药行业整体运行情况
2013年1-8月,医药行业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从主要运行指标来看,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利用外资形势向好;增加值增长率进一步回升;中西药品零售额增速进一步放缓;进出口增速不及上年同期水平,但出口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略有恢复;生产者出厂价格保持回升势头放缓,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涨幅收窄,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价格降中企稳;利润增速依旧低于收入增速,但利润和主营活动利润增速环比均有所提高。未来一段时期,医药经济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产销增幅或将有所回升,药价水平总体趋降,出口或将出现复苏势头,而成本高的企业,其利润增幅提升仍然存在变数。。
二、医药行业投资情况
1、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13年以来,受国家实施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及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医药行业投资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且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2个百分点,但由于同比基数较高,增长势头不及上年同期水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8月,医药行业完成投资额2,797.7亿元,同比增长32.5%,增速较2013年1-7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1.4和6.1个百分点;医药行业投资额占同期全国总量的1.1%,占比与2013年1-7月持平,较上年同期扩大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反映出医药行业正处于投资扩张的热潮中,这些资金大量的用于新版GMP改造、搬迁改建、新产品产业化,在助推医药行业增长的同时,也为企业、行业增加了运营的成本和资金的压力。
图1 2013年7月-2013年8月医药行业投资额及其增速走势
注:自2012年起,固定资产投资按国家统计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执行。
图2 2012年7月-2013年8月医药行业投资额占比情况
国家药监总局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319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截止到2013年8月,通过新修订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为365家(其中核发483张证书),占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总数的27.7%;全国共有3,839家非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截止到2013年8月,通过新修订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不含医用氧、中药饮片及体外诊断试剂)为690家(其中核发846张证书),占非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总数的18.0%。根据规定,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企业应于2013年12月31日前通过新版GMP认证,否则将一律停产。但从目前来看,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因经营状况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或处于改造之中,对新修订药品GMP认证工作仍存观望态度,推进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的进度迟缓,下半年可能会出现集中申请认证的情况,因此,预计未来医药企业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规模将继续扩大,医药行业投资增速有望达到40%左右。
2、吸收外资情况
2013年以来,医药行业利用外资形势继续朝着提高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的方向在发展,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连续七个月保持较快的正增长,这在相当程度上证明了我国医药经济的竞争力和国际投资者对我国医药投资环境的认可,也和上年同期单月吸收外资波动、基数比较低有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8月,医药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66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个,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0.5%,占比较上年同期分别扩大0.1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77,694万美元,同比增长11.2%,增幅较2013年1-7月回落3.3个百分点,而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18.9%,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1.0%,占比较上年同期扩大0.1个百分点。
图3 2011年8月-2013年8月医药行业利用外资合同项目数和金额增速走势
图4 2012年8月-2013年8月医药行业利用外资合同项目和金额占比情况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医药行业利用外资规模仍将保持平稳的态势,全年实际引资规模有望高于去年。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我国宏观经济增速企稳,这是稳定利用外资规模的基础性因素;二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医药行业利用外资保持增长的主要动力并未消失;三是大多数跨国医药公司认为中国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仍然将中国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之一。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全球投资增长乏力、各国引资竞争加剧以及国内各种要素成本上升,我国医药行业利用外资形势仍面临一定的风险。
三、医药行业生产情况
1、工业增加值情况
2013年以来,受整体需求依然不振以及产能过剩的制约,医药行业生产动力不足,补库存推后,增加值增长率明显低于上年同期水平。7月份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前一段时间保持观望的企业信心有所恢复,开工数量有所提高,加之外需反弹对总需求的恢复起到了推动作用,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率出现回升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8月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4.7%,环比和同比分别提高0.3和0.1个百分点,创一年来的新高;2013年1-8月,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3.2%,较2013年1-7月回升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种种迹象表明经济正进一步复苏。
图5 2012年7月-2013年8月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率走势
注:①“增长率”为同比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②为了消除春节日期不固定因素带来的影响,增强数据的可比性,按照国家统计制度,历年1-2月份数据一起调查,一起发布。
未来一段时期,新医改对医疗消费需求的刺激及消费杠杆作用将带动医药行业持续高景气。根据《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由此可见,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率还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1)化学药品原药产量情况
2013年以来,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增长萎靡不振。由于面临市场需求下降、生产成本提高以及产品价格下滑的多重压力,化学药品原药企业开工意愿明显下降,部分企业甚至选择停产保价,行业前景不容乐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8月份,生产化学药品原药19.6万吨,同比下降16.6%,降幅较上月扩大2.1个百分点,而上年同期为同比增长7.7%,日平均产量6,325.8吨;2013年1-8月,生产化学药品原药175.3万吨,同比下降8.8%,降幅较2013年1-7月扩大0.8个百分点,而上年同期为同比增长6.4%。
图6 2012年6月-2013年8月化学药品原药日平均产量及其增速走势
注①:为了消除春节日期不固定因素带来的影响,增强数据的可比性,按照国家统计制度,历年1-2月份数据一起调查,一起发布。②日均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图7 2012年7月-2013年8月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及其增速走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化学原料药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预计,2013年全年化学原料药产量增长速度将低于7%,全年产量将在310万吨左右。2016年,我国化学原料药产量增速将逐渐回升至10%左右。据此推断,到2017年,我国化学原料药产量将达到450万吨左右。
(2)中成药产量情况
近年来,在中医药养生保健需求的带动下,中成药产量增长态势良好。2012年8月份以来,由于同比基数较高,中成药累计产量增速明显回落。2013年3月份以来,中成药累计产量增速触底回升,8月份,这一回升势头进一步加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8月份,生产中成药21.8万吨,同比增长15.0%,增速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升4.9个百分点,日平均产量7,045.2吨;2013年1-8月,生产中成药205.3万吨,同比增长17.8%,增速较2013年1-7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回升0.4和8.4百分点。
图8 2012年6月-2013年8月中成药日平均产量及其增速走势
注①:为了消除春节日期不固定因素带来的影响,增强数据的可比性,按照国家统计制度,历年1-2月份数据一起调查,一起发布。②日均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图9 2012年7月-2013年8月中成药产量及其增速走势
四、医药行业销售情况
2013年以来,受医院终端控制费用、招标降价预期下经销商及医院去库存的影响,中西药品零售额增速出现阶梯式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8月份,中西药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5%,增速较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1.7和6.6个百分点;2013年1-8月,中西药品零售额为3,693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较2013年1-7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0.2和8.1个百分点。当前,医药消费市场面临的形势依然比较复杂,市场有效需求有待提升。
图10 2012年6月-2013年8月中西药品单月零售总额及其增速走势
注:为了消除春节日期不固定因素带来的影响,增强数据的可比性,按照国家统计制度,历年1-2月份数据一起调查,一起发布。
图11 2012年7月-2013年8月中西药品累计零售总额及其增速走势
未来一段时期,在宏观经济保持稳定、政策调整到位、促进消费的改革措施得以推进的前提下,医药消费市场有望呈现回升的势头。但值得注意的是,医保付费机制的变革已经在多方面重塑医院行为模式,医院的用药习惯和偏好都在发生转变。同时,公立医院改革也将对中西药品零售情况产生较大影响。
五、医药行业进出口情况
1、进出口情况
2013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际市场需求未得到根本改善,导致国际医药贸易额增速不及上年同期水平。进口方面,在经历了2011年的井喷式增长之后,在近两年增速进入相对平稳增长的轨道。出口方面,由于全球经济近期回暖,加之国务院出台的贸易便利化政策措施和一系列有很强针对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口企业经营环境有所改善,出口积极性有所增强,再加上同比基数较低,出口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略有恢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3年1-8月,医药行业进出口总值为186.7亿美元,同比增长9.3%,增速较2013年1-7月回落0.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82.9亿美元,同比增长4.1%,增速较2013年1-7月回落0.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升3.0个百分点;进口额103.8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增速较2013年1-7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1.1和10.9个百分点;贸易逆差20.9亿美元。
图12 2012年8月-2013年8月医药品进出口额及其增速走势
未来一段时期,受欧美经济复苏不确定性犹存、国际监管环境趋严、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等因素影响,我国医药外贸的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但在医药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走向深入、国内医改不断扩容拉动进口增长以及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等因素的带动下,预计2013年全年我国医药进出口增长率将实现同比小幅增长。出口方面,欧美市场需求尚难以有明显改观,新兴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扩大,原料药对欧盟出口将在3季度挺过最艰难的时期,特色原料药、西药制剂、诊疗设备等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从中长期来看,鉴于我国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加工能力,出口企业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我国作为全球制造工厂的地位不会改变。在这一预期下,我国医药外贸有望进入一个相对较长的复杂时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将会增加。
2、出口交货值情况
2013年以来,受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低迷、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国内医药原料药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以及招标采购中竞相压价的影响,医药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不振。7月份,受益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医药行业单月出口交货值增速触底回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8月份,医药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6.7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较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2013年1-8月,医药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791.3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较2013年1-7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回升0.6和0.4个百分点。
图13 2012年7月-2013年8月医药行业单月出口交货值及其增速走势
注:为了消除春节日期不固定因素带来的影响,增强数据的可比性,按照国家统计制度,历年1-2月份数据一起调查,一起发布。
图14 2012年7月-2013年8月医药行业累计出口交货值及其增速走势
细分行业方面,医药行业各子行业出口交货值表现继续分化。从增长率来看,8月份,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均达到45%以上,而中成药生产业以及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速为负,拖累医药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1-8月,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及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速超过15%,而中成药生产业是唯一一个出口交货值负增长的行业,且降幅超过20%。从贡献率来看,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对医药行业出口交货值贡献较大,占比接近50%,而中药饮片加工业对医药行业出口交货值贡献较小,占比仅为2.3%。
图15 2013年1-8月医药行业主要子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速比较
图16 2013年1-8月医药行业主要子行业出口交货值占比情况
综合分析,作为化学药品原药出口大国,我国化学药品原药出口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利润和金额增幅明显放缓;由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研品种,通过国际高端认证企业较少,化学制剂药进军欧美市场存在一定难度,但近年来跨国企业在华投资建厂对拉动化学制剂药出口的作用较大;受文化差异影响,中药产品在主流市场大多以膳食补充剂的身份出现,发展速度有限,但随着中药企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欧美、东南亚等市场认可度的增加,中药产品发展潜力巨大。
六、医药行业价格情况
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情况
2013年以来,随着降价政策影响逐渐消融的影响,医药行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延续2012年10月份以来的回升势头。8月份,这种回升势头有所放缓,但仍好于上年同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8月份,医药行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6%,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较上年同期扩大0.5个百分点。
图17 2011年8月-2013年8月医药行业PPI走势
注:上年同月=100。
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情况
2013年以来,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涨势依旧,但涨幅有所收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8月份,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1.2%,环比上涨0.1%;2013年1-8月,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1.5%。分产品来看,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快于西药和医疗保健服务,主要原因是中医药养生保健在治疗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以及国人对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广泛认可,需求增长助推中药材价格上涨。
图18 2011年8月-2013年8月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指数走势
3、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价格指数情况
2013年以来,在中西药品零售额增速阶梯式下滑的背景下,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价格降中企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8月份,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与上年同月持平,环比上涨0.2个百分点,涨幅与上月持平;2013年1-8月,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0%,涨幅较上年同期收窄1.6个百分点。
图19 2011年8月-2013年8月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价格指数走势
七、医药企业经营情况
2013年以来,医药行业经营效益好于上年同期水平。4月份以来,在新版基本药物招标与各省非基本药物招标的预期下,医药行业利润增速时隔三个月后再度低于收入增速,说明行业盈利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8月份,尽管医药行业收入增速环比有所回落,但利润和主营活动利润增速环比均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上年同期基数较低;二是生产增速加快;三是生产单位成本和费用降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8月,医药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23.6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较2013年1-7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0.5和0.4个百分点;同期,医药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220.1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较2013年1-7月回升0.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医药行业主营活动利润[1]1,221.7亿元,同比增长13.0%,环比加快1.4个百分点。
图20 2011年9月-2013年8月医药行业收入及利润增速走势
未来一段时期,由于医改“保基本、强基层”等政策有望进入实际操作层面,加之政府投入增加、大病医疗保险体系建立、政策进入相对平稳期并有望大幅拉动基层医疗需求,医药行业收入增速保持在20%以上的态势基本明朗,利润增速有望与收入增速保持同步,行业盈利能力将有提升或超预期的可能,且仍然具备明显的行业比较优势。此外,医药行业毛利率有望实现触底回升。首先,开票方式的改变使得“低开”转“高开”成为行业的趋势,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国家对医药行业税票管控的加强以及药品流通差价的管理;其次,卫计委成立以来,各省招标部门并未推动大规模的药品招标,少数招标地区也仅是补招部分产品,并未对药品降价形成明显压力;再次,中药材专业市场整顿以及家种中药材的新一轮产新后,预计价格将有所回落,有利于毛利率的恢复;最后,随着限抗、国外经济企稳回暖,化学原料药毛利率也有望稳步回升。但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6月底以来爆发GSK事件以及随后中央、各省出台相关治理专项,可能会对处方药的终端推广构成短期压力,从而对相关数据造成冲击。此外,考虑到2013年是基本药物招标与非基本药物招标的“大年”,加之医药流通业“两票制”政策的出台预期,预计医药行业销售费用增速可能会持续提升,企业仍将面临销售费用相对较高的局面。
--------------------------------------------------------------------------------
[1]注:从2013年5月开始,在利润总额下增加“主营活动利润”指标,主营活动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活动利润指标和工业生产的关系更加密切,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经营成果。